相信很多小伙伴已经猜到了,没错,就是《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光看海报,就已经被这部剧“征服”了一半。且不提两位女主的颜值,虽然是湾湾出品,但在内地圈的热度还一度超过了《陈情令》。由台湾同志线上影音平台GagaOOLala制作的女同百合短剧《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以下简称《花香》),在去年11月上线以后迅速在社交平台上爆红,不仅在港台女同圈内大受欢迎,甚至在内地的微博和豆瓣也激起浪潮。全剧共分6集,每集20分钟,虽然短小但在某瓣评分却在刚连载期间达到9.1的高分,上映2个月也只是跌了0.6分。4万8千人的评价让这部剧备受关注。美国综艺杂志《Variety》亦选出《花香》为“2021年度最佳国际电视节目”的前13名,是入选作品里唯一的一部华语剧。01.百合与女同的区别关于这部片的评价实际上褒贬不一。对于剧本、片中人物的塑造、角色性格、结尾的成长性等,都有许多截然不同的感受。但若纯粹从内容本身来进行分析,或未能完全理解现代女性感情压抑在这部片中的呈现——这个问题继而引向这些重要的讨论:为何这部小众题材影片能在大众群体中大受欢迎,且获得这么多的关注?对比于男男的书写,主流论述中的女女故事,面临着怎样的不安、有怎样的期望?讨论《花香》这部作品之前,可以先简单说明下“百合”与“女同”之间的区别。“百合”一字源于日本动漫次文化,旨在描述女性之间的各种浪漫关系和情愫,从亲密友人到恋人的同性亲密互动,百合都能涵盖。华语片中都广用“百合”去泛指一切带有女女关系的影视作品。百合与耽美是非常相似且经常被拿来对比的两大文化类别,但两者最大的分别是,百合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凝视投射的主体都是非异性恋或性向流动的女性观众,后者欲望投射的主体则大部分来自于异性恋女性。百合的另一特点是着重描写女性之间的情感故事,重视情感表达多于社会现实问题,而对于女女情感的刻画大多是青涩、暧昧、纯洁及唯美的。虽然百合或女同的标签经常可以互用,但是这两者在故事性质上还是有着重点的差异。通常现实色彩比较重,或是以家庭和小众身份挣扎为主线的代表作,像台湾的《逆女》,或是何超仪主演的《蝴蝶》,就比较倾向分类为女同这部分。而主要呈现女女“友情至上”的暧昧情愫的代表作,比如日本的《X医生》,会被分类为纯粹的百合影片而不单纯是讲述女同故事。纵观台剧《花香》,既有百合的细腻,亦有女主对社会规范枷锁的挣扎和矛盾,因此我比较界定《花香》为两者之间,是具有浓厚百合特色的女同影片。《花香》的百合色彩不仅体现于两个女主角(学姐学妹关系)之间朦胧暧昧、唯美真挚的互动,也展现在整部影片的细节铺排里。比如学妹亭亭从相遇时就能理解学姐怡敏常说的“没关系”背后的隐忍——沉默、被动、逆来顺受的学姐,已经渐渐被社会规条要求的“乖巧的女儿,尽责的母亲和妻子”的日常所规训,许多的“没关系”都是对这些日常无奈的妥协。02.百合片情感发展历程2015年到2021年前后,韩国有大胆展示情欲的《大势的百合》,讲述大学艺术生爱情生活的《无法抗拒的他》,商战题材的《不夜城》,以及朴赞郁导演的封神之作《小姐》;日本有继姐妹恋的《Transit Girls》,百合味浓的医疗剧《X医生》、灵魂穿越的《我在麻理体内》以及水原希子、佐藤穗奈美主演的《她》。但回顾过去20年,华语影视里能获得同等关注的女同影片寥寥可数,对上一部同样是台湾出品的《孤恋花》和《逆女》已经是将近20年前的作品,曾经在女女圈大火的台湾乡土剧《世间情》里出现过的“瑶婷”CP,也已经是8年前的事情。纵观上一代(1990到2010年间)的华语女同作品里,要么是充满悲情色彩、苦大仇深式的家庭纠纷或者狗血大戏,就是自杀又或是受到家庭成员谩骂迫害……这些影片往往遵从“通俗剧模式”的吵闹:要么是在《孤恋花》中的大时代动荡虐恋,舞女歌女卖身逃亡;像《逆女》或是台湾的《飞跃情海》、内地的《今年夏天》,就大多是苦情色彩浓厚的悲剧,弥漫着青涩沉重的氛围。以上这些10几年前的片子,离21世纪强调独立自主的新生代女性的经历实在太远——即使依然面对着沉重的社会和家庭压力,但毕竟各种生生死死、被动的跌荡已非主流,随着女权意识的普及,新生代女性更强调自主独立的反抗精神和个人经验。因此这些10年前的作品并不能和现代观众产生共鸣。现代观众更倾向看到轻松浪漫的女女爱情故事。更何况对比起男同群体,女同形象不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影视的再现中都不是很清晰。正如金晔路在2014年所著《上海拉拉:中国都市女同志社群与政治》一书中形容,一直都是不被看见的,因此尽管以上亚洲地区的百合片可堪慰藉,但华语女同志圈或者姬圈(泛指喜欢看各类百合影视的女同志子圈子)一直渴望能出现一部剧情优秀、具代表性的华语女同志作品。这无疑是难得可贵的。2021年出现的《花香》,正是那部填补10年前空白的重要作品。固然人们依然渴望有关文本能对身份认同和社会压迫有所探讨,但是像《花香》这般以暧昧浪漫爱情为主线的故事,更能被现代女女接受,也与新生代的女同志经验更为接近。此外,在亚洲女同影视作品的脉络里,《花香》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呈现。与亚洲相平行的欧美的女女叙述,偏向大胆直接、节奏鲜明,通常角色相遇后的第3集已经开始接吻谈恋爱,再过2集可能已经能看到一些尺度的戏份。比如《狄金森》、《狙魔女杰》等系列,所描写的女女爱情故事都是节奏明快。而比起着墨于两人如何成为恋人的过程,欧美作品更多聚焦在成为恋人之后的相处、磨合和遇到的挑战。这些挑战大多是主线剧情带来的外在环境危机,比如《明日传奇》第一季里女主角莎拉被外星人劫持,她的同性恋人艾娃联合队员解救情人;《女巫前线:塞勒姆要塞》中作为间谍的斯库拉因为爱上敌方阵营的埃拉而被审问被迫暂时分开;《狙魔女杰》的恶魔镇女警长为救天使族的未婚妻闯进异世界等等。而当欧美剧的女女CP用三集就已经确认关系、且剧情设定走向多元,亚洲女同作品大多还是以沉醉在过去回忆中、纠缠于家庭和社会身份的设定,或是依然让角色在从友人到恋人的过程中“极致推拉”,大概到了剧集完结的时候,才会是两人真正互相坦白心意的时刻。而确认关系后的发展甚少出现在这些女女情愫中。再比如韩国的《无法抗拒的她》的副线女女CP,就以亲密好友的暧昧、互相猜测对方心情,来占据了大部分女女线的故事剧情。当剧集的异性恋CP已经出现无数次的床戏,女女CP副线却还是只能在大结局之际迎来告白。不过,虽然亚洲的女女叙述比起欧美节奏来说更慢,但是这种细致描述亚洲女同细腻心境、以及成为恋人前的小心翼翼和互相猜测心情的叙事,都是许多亚洲女同在真实社会生活中的经验的投射。03.女性主角不再沉缅于没有出路的过去《花香》无疑继承并放大了华语百合作品的这些特色。一句“王太太,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便很典型地展示了这种女同在感情中的“推拉”(王太太是学姐结婚后的称呼)。在所有学姐和学妹的互动里,两人的对话都是试探性的:“你真的不打算结婚哦?”“你后来有碰过女生的身体吗”“你想要试看看吗?”,一步一步推敲彼此的心思而小心翼翼行动。这些暧昧的细节都是华语百合作品的特色,也是许多亚洲拉拉爱情的写照。华语片中女女爱情的叙事往往是带起女主角对于中学时期的回忆。这种回忆纪念式的女高中生浪漫贯穿一些影视作品,女主角通常是已婚女性,因为各种原因沈溺在中学时期的浪漫。她们的“现在式”是在和男性结婚,“过去式”是和同性亲密的时光,而这两种时间线都是女主角需要面对的抉择。这种叙事方式基本上暗示了,脱离高中生活后的女女爱情,往往并没有出路。而《花香》的叙事方式,虽如上述总结的结局一样,也是以现实故事发展为主线,穿插高中时期的各种回忆,但剧中以“现在式”进行的女女爱情,和以上提及没有出路的同性情愫倒是相反。女女爱情线的线性发展在《花香》里留有不少空间和伏笔。这些回忆的环节并非是与“现在式”断裂的,它和现在实时的经验重新联系上,“回忆”不断出现并敲打着女主角重遇同性旧爱的翻滚心情。女主角不再活在回忆中,预示着那种回忆纪念式的论述不再暗示着一种高中时期暂时性的同性爱慕——所有高中回忆都可延续到成人的故事中,而这些女同志都可以离我们的现在很近,活在我们每个当下的生活里。剧中对于高中时期的同性爱慕回忆,在两岸的年轻女性观众间都引起很大的共鸣,不论是现在新生代的拉拉还是异性恋女生,都觉得在影片中“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些高中时期难以明状的同性情愫,可能是对篮球社、歌唱团里那个学姐、同学或老师的憧憬和迷恋……然而现实并没有那么多的“久别重逢”。这些现实中的亲密关系大部分都结束于少女时期。那些经常在百合作品里出现的少女回忆纪念,就是对被迫进入异性恋规范的一种公开“哀悼”。可惜的是,我想说《花香》也是这种产物。大部分的华语百合影片,都不会探讨女同形象是如何在主流领域中失语,也鲜有回应到女同情欲的形象是如何在回忆的主流论述里被建构的。虽然《花香》并未能正面回应由回忆建构的女同形象, 但是这部影片还是在短短的篇幅里尝试了浅尝辄止的女同关系和形象的“隐形”。比如即使高中时期亭亭和学姐已经亲吻过,但是这种爱情甚至在学姐身上也是未被承认;亭亭说想要和学姐一起、想要一个家,努力想要和学姐拥有未来,学姐却简化为这只是一种室友关系,她只能想像一个传统结婚生子的将来,回避了学妹热切的期望又泼了冷水;甚至到了大学时期,学姐还对学妹说“友情和爱情还是有点不一样”,彻底否认了高中时候两人的情感!……这些都呈现了青少女时期这种同性亲昵如何被取消、并被视为不过是过渡性的一种短暂同性迷恋。到后来,已经结婚的学姐,终于能面对和亭亭的爱情,却同样地被丈夫否认这种同性关系的可能,坚持女性之间的亲密只能是友情,而不是异性恋系统中所承认的爱情。在怡敏和亭亭关系不被承认的痛苦里,《花香》带出日常中女性同性爱慕或亲密关系经常被取消且不被承认的现实。整个故事中,《花香》的观众基本都在为学妹感到不值,直指学姐“江怡敏你没有心”。然而当我们细看学姐的侧面人物描写,就会发现她其实也是传统婚姻荼毒的受害者。04.女性观众的集体共鸣在男性本位的社会教条下,预设了所有人从出生就是异性恋,并且只承认一男一女是唯一“正常、正确”的关系, 所有其他非异性恋的关系都会被惩罚和边缘化。学姐高中时期和学妹的同性情愫被污名化,除了异性恋公式的结婚生子想象不了其他另类的生活方式和未来。在这种教条下,学姐面对和学妹的爱情,比异性恋需要有更多的勇气和付出。和为爱情无畏又主动的学妹对比观看,学姐的人物设定里,展现了一个不够勇敢的女同/双性恋形象,一个不敢在同性爱情里负责任的逃兵。相信这也是许多观众吐槽的点。但即使在21世纪,真正自由的恋爱还是没有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那么容易。学姐退缩的背后,是因为现有社会被建构的机制中,并没有给予她可以真正自由的选择,而每一次挑选与主流不一样的道路,都会被惩罚和付出代价。而学妹在整部剧中的无畏、主动和贴心隐忍,“以一举之力颠覆女同志圈的恋姐倾向”,引发观众们对学妹角色的褒扬,这些无不都是渴望当初的憧憬学姐或是自己能有这份勇敢和主动面对自己的坦诚,弥补了无数个当年青涩少女时期的遗憾。可以说,在这些热烈反应中,包含着一种普罗大众对于现实爱情的呼喊。在《花香》第6集的结局里,学姐与丈夫坦白后被赶出家门,准备要去认真面对学妹的时候迎来影片重要的转折——学妹其实有男朋友。这段转折在观众中也引起很大争议。有些人认为这种安排和学妹一开始为爱情勇敢无畏的形象相矛盾。也有观众觉得这个转折是神来一笔,把本来浪漫理想的学妹设定拉回现实,令学姐学妹和广大观众的处境及真实生活更贴近。而追溯学妹这段转折的缘由, 是15年前学姐说的一句“我们这样很恶心”。这句对白呼应了同性恋群体在成长阶段曾经面对羞辱的模样。异性恋社会文化面对同性关系的恐惧时,只能用羞辱的方式去抹杀同性爱情的正当性。而在《花香》里,这句“羞辱”对于学妹来说确实带来激烈的情绪动荡及巨大的影响,而影片还没有进行到可以建构这样的程度,主要是呈现了彻底被扰乱了的身份认同,因此学妹只能逃回异性恋主流的社会框架里。虽然学妹对身份的信心曾经被学姐的“羞辱”完全击溃,但在影片的最终学妹也以此对学姐的退缩作出了反击, 两人在最后明白了彼此心意,互相相拥哭泣,并留下了《花香》第一季中最大的伏笔。我们或可期待《花香》在第二季中是否可以转化这种“羞辱”,成为对抗异性恋污名化的利器(两人大方在一起)。在过去的华语作品里,大多数故事都是虐恋悲剧式的结局。而能否摆脱这种苦恋结局的女同的命运,女性导演邓依涵无疑为《花香》第二季留了一个巨大的悬念。但愿我们能在这部近10年来少数能带来热议的华语百合作品的最后结局中,能看到拉拉们一起生活的可能,不再畏缩,不再自卑……请多多填补华语区这些同性情愫故事对未来想象的空白!我想这才是普罗大众真正赞赏这部影片的最主要原因吧。——END——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