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剂网站(生物试剂行业研究)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联证券,郑薇)1 生物医药科研和上游原材料景气高涨中国生命科学投入增速领跑全球,其中生物试剂市场规模2020年约为159亿元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中国生命科学领域资金投入从2015年的43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886亿元,CAGR=18.8%。远高于全球同期的 CAGR=6.7%。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持续投入以及下游市场(创新药,CXO等领域)的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上游生物试剂蓬勃发展。 2020年全球生物试剂市场规模预计为188亿美元,受益于生命科学行业的快速发展,2015-2020 CAGR=8.0%。2020年中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约为 159亿元,占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总量的15.7%,2015-2020CAGR=17.2%,保持高速增长,远高于同期全球市场增速。预计中国生物试剂市场未 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有望达到260亿元。生物试剂分子类为主,蛋白类试剂紧随其后;科研/工业七三开。生物科研试剂中分子类占比50%,蛋白类占比30%,细胞类占比20%。其中蛋白类试剂又可分为抗体和重组蛋白,分别占生物试剂总规模 的27%和10%。 我国生物试剂市场由科研用户主导(72%),其余为工业用户(28%);客户类型与全球结构类似,但工业用户占比较全球水平低8pct。 科研用户数量众多,品类需求多;工业客户需求品类单一,但品质要求高。全球生物试剂外资垄断,国产替代初现曙光。2011年全球生物试剂品牌在论文中的引用占比如下,并未有中国的生物试剂公司占据份额,其中市场份额较高的Sigma-Aldrich一度占据 22%的市场份额,于2015年被Merck收购,后与Millipore合并成为Merck的生命科学事业部。 在CiteAb1的最新统计中,2020年全球Top100的论文使用的抗体依然被Cell Signal Tech, Abcam,Invitrogen,MilliporeSigma等老牌厂商包 揽,但在CiteAb网站上,已经出现了中国的供应商的名单。2 下游领域应用广泛,行业持续强劲增长生物试剂下游应用场景广泛:科研、临床检验、生物药生物试剂广泛应用于IVD原料和生物药研发和生产以及科研等领域。主要包括各类蛋白、抗原、抗体、酶以及各类工具酶。 IVD中的生物试剂是用于病理检测的核心物质,以抗原抗体为主,种类繁多,主要应用平台有有放射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分析、化学发 光免疫分析、胶体金侧向层析、荧光免疫侧向层析、免疫比浊等。 生物药研发中所用到的生物试剂则主要为各类成药靶点相关的酶、受体、离子通道甚至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如果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 疫苗和(抗体)生物药本身也是一种生物试剂。 生物科研对生物试剂的需求则更加广泛,不仅涵盖了IVD和生物药已知靶点的研发,还有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生物试剂下游应用IVD试剂原料:生物活性原材料是IVD试剂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原材料,检验产品按照内容主要分为生化、免疫、分子、血球等产品。在试 剂配方中会广泛使用生物活性原材料,包括抗原、抗体、蛋白酶等蛋白类的活性物质,也有一些分子类的核酸片段原材料。 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关系到产品的品质,而产品的品质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相关,从而影响临床医生的判断以及 后续治疗方案,因此原材料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整个诊疗链条上的源头,至关重要。生物药(大分子药物):重组蛋白在生物药中广泛存在:多肽类激素重组蛋白药物(重组人胰岛素~200亿美元、重组生长激素~30亿美元、重组人促卵泡素~12亿美 元),细胞因子类重组蛋白药物(重组人干扰素~80亿美元、rhG-CSF~55亿美元)等蛋白类药物都是通过重组蛋白工艺生产的,本质上都 是生物试剂的一种,由于其对特定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进而通过临床实验后被当作药物使用。(报告来源:未来智库)生物药:中国生物药市场快速增长,空间大,估计2020年市场规模3870亿元,2023年预计达6412亿元。根据部分代表公司的数据 统计,生物药毛利率在85%左右,则2020年直接生产成本为581亿元,其中主要包括生产制造、样品纯化涉及的试剂与耗 材,预计生物试剂在生物药领域的占比10%,则对应市场规模58亿元左右。In China for Global:生物试剂展望千亿级别全球市场,国产替代潜力巨大从生物试剂的三个主要细分市场来看,预计IVD原料市场未来6年全球市场规模从585亿元增长至873亿元,国内市场从100亿元增长至270亿元, 同时我们预计国产品牌的全球占有率将从5.2%提升至10%。生物药生产过程中的生物试剂跟随生物药市场同比例增长,从549亿元增长至989 亿元,国产品牌的全球占有率,到2026年将达到12.5%。3 多因素共振,行业增长动力充足医药行业发展的核心是研发:自上而下,技术推动从诊断和药品行业的发展规律 来看,医药行业发展多数是由 技术驱动的。人对健康的需求 一直存在,新的诊疗技术一旦 在应用上展现其临床价值,便 会迅速产业化,变得可及,进 而形成规模化的市场。追根溯 源,行业的引爆点,往往来自 于实验室的创新突破。因此在 医药行业中,基础科研和企业 的研发投入显得尤为重要,这 也是海外MNC药企巨头常年保 持10%以上甚至20%的研发支 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生物试剂行业已具备产业发展的四要素:政策、市场、资金、人才政策端:2017年CDE加入ICH后,新药审批流程提质提速,突破能力瓶颈,下游药企研发意愿增强,研发支出持续增长。市场端:我国基础科研开支持续增加投入,“十四五”提出7%的明确增速指标,为科研生物试剂耗材提供基础的成长土壤。自 2017年医药监管体系改革以来,国内医疗健康产业VC/PE融资额持续增长。2015-2017,平均每年融资68亿美元;2018-2020, 平均每年融资112亿美元。资本端:资本助力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生物制药/IVD上游已成为热门领域;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生物科技行业融资渠 道多元化,将推动生物试剂行业进一步发展。人才端:20世纪以来,大量行业内的海外专家学者回国,以及国家在生命科学学科上的建设,使得国内出现了一大批具备国际视 野且熟悉国内市场的创业团队,推动了生物试剂行业的发展。海内外基础科学研发经费持续增长从趋势上看,全球的研发费用长期处于增长状态,且增速高于GDP增速。2019年,中国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2.21万亿元人民币,研发强度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为2.235%,逐渐接近世界平均水平2.475%。从研发经费体量上来看,中国与美国是全球基础科学研发投入最大 的两个国家,合计占全球总经费支出的50%。而中国的研究者在人群中数量占比较低,仅为~1000人/百万人,西方以及日本、韩国等发达 国家的研究者人数/百万人均超过4000。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增强,预计未来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将持续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 1.42万亿元增长到2.44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4%。“十四五”规划纲要设定了全社会科研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目 标。预计到2025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将超过3.42万亿元,若以5%的GDP增速测算,2025年我国的研发强度将达到2.637%,超过 世界平均水平。4 海外群雄割据,国产风起云涌国内生物试剂公司产品领域差异菲鹏生物以生产和销售抗原抗体、酶标这几类蛋白为主,产品对应的下游主要客户类型为IVD企业。 诺唯赞则以分子诊断类生物试剂产品为主,包含诊断试剂和仪器以及PCR,qPCR,逆转录酶等产品。 义翘神州和百普赛斯则以生产和销售(工业/科研)所需的重组蛋白/抗体试剂等产品为主。国内生物试剂公司与海外公司比较,存在提升空间国内的生物试剂公司起步普遍较晚,20世纪后才逐渐建立(比海外同类型公司晚20~30年),在技术积累上稍有欠缺,产品竞争力相对于 海外品牌还存在提升空间:产品品类丰度:海外的生物试剂公司通过与下游客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些固定的产品线。此外,通过长年累月的技术积累,不断开 发新品种以及下游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在过去的20-30年时间里,海外的生物试剂公司扩充了丰富的产品线,例如海外综合型科学服务巨头 ThermoFisher能够提供超83,000种经严格验证的一抗二抗,反应种属超60种,覆盖蛋白质组中超过91%的靶点蛋白。并已在50多个研究领域得到 验证,包括表观遗传学,癌症,干细胞研究以及更多基础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而例如Bio-Techne旗下的R&D System这类中型公司能够提 供6000多种研究级的蛋白质,其中能够GMP生产的就有超过50种,对比之下,国内同类公司缺乏长期积累,能够提供的蛋白种类则较少,尤其是 纯度较高的并得到验证的品类。产品质量稳定性: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产品批间差是衡量生物试剂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海外生物试剂公司在与客户的长期合作中,尤 其是固定产品线的合作中,形成了先进的生产工艺,使下游客户在使用蛋白时,不同的批次产生的实验结果能够保持连贯一致。定制化需求经验:多年积累之上,海外生物试剂公司拥有的技术沉淀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定制化蛋白构建了坚实的基础,能够快速响应, 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生物试剂未来的格局展望:东进西退虽然国产生物试剂依然存在产品品类少、产品技术积累不足,批间差较大等情况,但国产替代的趋势不容忽视。目前除科研使用的广谱抗 体国产替代的水平较低,其余的诸如IVD和药物研发用的病毒蛋白,靶点蛋白,Fc受体蛋白,细胞因子等蛋白不论从价格、品质都已经基 本能实现国产替代,且渗透率逐年提升。 随着中国科研水平提升,国产生物试剂也有望跟随科研论文一起走出国门,扬帆海外市场。5 重点公司分析菲鹏生物——国内IVD上游原材料龙头+产业链赋能2020年公司整体营收10.68亿元,归母净利润6.33亿元,毛利率保持90%以上,净利率自2018年持续上升。2020年公司新冠疫情相关收入 6.97亿元,其中试剂原料4.97亿元,试剂半成品2.00亿元。 剔除新冠影响,2020年主营业务增速28.1%,较前一年同期降低2.5个百分点。2020年以前,公司的抗原抗体诊断酶业务占比合计超过90%,2020年半成品试剂收入占比增加。公司的各业务线,除了新增的仪器以外, 其余的毛利率均维持较高水平>80%。费用端:研发和销售费用呈现上涨趋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管理费用略有上升,但由于收入大幅增长,三费占营收比例均大幅下降。(报告来源:未来智库)诺唯赞——国产分子类生物试剂后起之秀诺唯赞成立于2012年,公司充分发挥其科研方面的优势,至2017年仅5年时间,营收就超过1亿元。2020年公司迅速响应新冠疫情的检测 需求,通过在优势项目——分子诊断酶试剂和POCT终端产品发力,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剔除新冠的影响,公司内生增速依 然高达到43%。从科研出发,公司在创立之初,就瞄准了下游的终端市场。2016年,公司已经开始布局免疫荧光分析仪、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等诊断设备和仪器, 2017-2018年研发报证,2019年开始销售,因此在2018-2020年,其POCT试剂业务持续高速成长。2020年公司的POCT试剂销售收入达到5.6亿元, 约占其总收入的1/3。其生物试剂业务则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 由于公司需要直面终端客户,所以在保持研发费用的同时,公司也保持着较高的销售费用。国产重组蛋白双雄之——义翘神州义翘神州脱胎于神州细胞,成立于2016年,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其技术积累始于2002年,因此在科研用蛋白的领域,义翘神州耕耘较深。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0月,公司的各类蛋白在论文中的被引次数已经达到了9983次,涵盖了大部分的生物研究领域。公司拥有先进 的蛋白表达平台,且具有快速规模化生产的能力。2020年新冠疫情来临之际,公司仅用了20天时间就量产了新冠病毒蛋白用于研究,2020 年,此类产品为公司贡献了较大的营收和利润。2020年剔除新冠,公司收入2.54亿元,内生增长为41%。公司具备较为全面的抗体和蛋白技术,其各收入的子项,在过去3年持续增长,且都表现出不俗的盈利水平。2020年除了为海内外供应大 量的抗体和重组蛋白以外,义翘还通过其五大蛋白表达平台向外提供一站式CRO技术服务,涵盖抗体生产、制备服务、免疫学检测分析等 服务。2020年,该项CRO服务收入约5000万元,同比增长近100%,毛利率80%。报告节选:(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www.xiaosb.com/beian/4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