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音樂網站(除瞭)

你都是從哪裡找歌的?不知道大傢有沒有註意到,最近我幾乎每周都會發音樂推薦的文章,並且這些文章還有瞭自己的專欄叫「FM 3.14」。也開始有讀者問我,平時都是怎麼找的音樂,這些類型不一的音樂真的是日常在聽還是臨時找的?在這裡我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傢,是平時邊聽邊收集的,我最大的業餘愛好就是聽歌。至於怎麼找的,其實之前還真沒總結過什麼規律,主要是因為自己喜歡,所以會非常主動地、見縫插針地搜羅音樂相關的信息。舉個例子,去年看瞭一部動畫叫《惡魔人 Crybaby》。本來就是普通的看,突然驚覺這個人怎麼說著說著就 freestyle 起來瞭?而且這麼好聽!然後我就開始搜索動畫的原聲音樂,搜索配音員是誰……然後就知道瞭 Ken the 390 和 Young Dais 這兩位日本 rapper。有瞭名字,接下來就很容易瞭。很多觀眾都說《惡魔人》這一段最讓人感動又或者看音樂綜藝比如《中國新說唱》,我的目光不會僅僅停留在節目之內。節目對於我的最主要作用是讓我接觸新的音樂人和作品。獲得這些信息之後,我會根據自己的興趣進一步瞭解相關的音樂流派 — Trap、硬核說唱、爵士說唱等等 — 然後開始去瞭解對應的代表人物。最後,記住並關註自己真正喜歡的。這和網友們在彈幕或評論下面說「求 BGM」其實是一樣的性質。隻不過我求的不僅僅隻是一首歌而已。那現在,如果你也有興趣和我一起再瞭解音樂多一點的話,我也嘗試從資訊、聽歌和設備這三方面聊聊這些年的一些心得吧。資訊篇現在的互聯網使用習慣似乎更傾向於有問題才搜索,或者等關註的自媒體的推送。我也是這樣的,但同時我也還保留著幾個經常逛的資訊網站。街聲 StreetVoice在被形容為「港樂式微」、「流量當道」的大環境裡,感覺也就隻有臺灣音樂人還在成規模地寫歌、出專輯、跑巡演。而 街聲 StreetVoice 則是大陸樂迷第一時間瞭解這些優質音樂人的首選渠道。它的創辦人是張培仁,也就是魔巖唱片的締造者,說瞭二十多年的「魔巖三傑」和伍佰、陳綺貞、張震嶽等知名創作歌手,都出自他手。街聲還衍生出瞭「The Next Big Thing 大事發聲」和「Simple Life 簡單生活節」等現場活動,形成瞭一個可以讓音樂人萌芽、成長以及被看見的完整生態。街聲首頁即是華語熱門歌曲無解音樂無解和近年知名度越來越高的「混凝草音樂節」同屬 Split Works 開工的品牌。如果再有老一點的樂迷,當年它們和匡威合辦的「愛噪音公路巡演」也是相當成功的。無解以獨立音樂為主,訪談和歌單是最吸引我的內容,幾乎每一次打開都有驚喜,聽歌量在編輯面前自嘆不如。Noisey而 Noisey 則是 Vice 旗下的音樂頻道,以訪談和介紹為主,文章的角度和深度都很不錯,之前很成功的關於陳冠希的紀錄片《觸手可及》就是他們制作的。MOOV此外作為一名廣東人,MOOV 我也會偶爾會訪問以瞭解粵語歌壇動向的渠道,基本最新的粵語歌都能第一時間聽到。當然港區 Spotify 也有同樣效果,但 MOOV 的新歌推介比較集中和便於查看。All MusicAll Music 是一個非常老牌的音樂推薦集評論網站,多年累積下來其內容豐富程度堪稱數據庫。All Music 的特點是幾乎每一張專輯都有很資深的樂評人打分或是撰寫評論,音樂人的生平介紹也很豐富,聽歌之餘對於加深理解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雖然都是英文,但鬧歌荒的時候,一張符合自己審美的唱片封面以及不錯的評星往往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網站還保留著為專輯打分的傳統DiscogsDiscogs 最主要的功能是數據庫,一般用於檢索資料,包括詞曲作者甚至細致到每一位制作人員的名字都會被展示。在這個越來越少人購買實體唱片的時代,這種級別的資料整理特別難能可貴。此外 Discogs 還提供社區和 CD 買賣,不過都是英文和海外賣傢,運費也不便宜。陳奕迅新專輯制作人員的詳細名單GeniusGenius 是一個查詢歌詞含義的工具型社區,你可以在上面看到某一句歌詞的具體解讀,而不僅僅是樂評人對於某一首歌或者唱片的籠統介紹。裡面大部分解讀都是樂迷自己提交的,信不信由你,不過偶爾也有有音樂人本尊現身(如下圖)。音樂人 Joji 親自解釋自己歌曲的含義知名雜志如果你希望能看到第一手的、精華的海外音樂資訊,Q Magazine、Mojo 和 SPIN 這幾傢英文雜志是不可或缺的(Rolling Stone 由於越來越泛娛樂化我已經很少看瞭)。Q 和 Mojo 還是走「雜志」路線 — 每月一期,付費訂閱,內容以深度訪談和人物特刊為主,幾乎不做新聞。如果真愛,兩百多一年其實還行,畢竟內容都是別處看不到的;如果還沒那麼愛,也可以先從 SPIN 看起。至於國內,很遺憾以前好幾個很不錯的雜志都關張瞭。豆瓣友鄰還有人玩豆瓣嗎?平時多關註一些音樂審美好的友鄰,也會有不錯的收獲哦。比如下圖這個,評分 9.2,友鄰給五顆星,再看一看封面,感覺要麼是佈魯斯要麼是放克,都是我喜歡的,馬上「想聽」瞭再說。豆瓣友鄰的廣播演出資訊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越來越火瞭(cue 瞭這麼多次馬東怎麼還不投廣告),連帶著 Livehouse 市場可能也會更加火爆。那麼問題來瞭,究竟在哪裡可以買到 Livehouse 或者音樂節的票呢?我會推薦「秀動 App」,不管你在哪個城市想去哪個場地,基本上有它就夠瞭。秀動網網頁版不過如果你從來沒有去過 Livehouse,這有幾點提醒一下:門票的銷售一般分為「預售票」和「現場票」,前者更便宜但需要提前買;後者更貴且通常在演出當天才開售。提這個是因為前陣子某選秀歌手到 Livehouse 開唱,粉絲想買票剛好碰上「預售」已截止而「現場」還沒開賣,以為票已經賣完瞭,結果錯過瞭和偶像近距離接觸的機會。Livehouse 沒有不同等級的座位,事實上它就沒有座位(有些有 VIP 區域),都是平地站著看。這就意味著如果你想要占個好位置,隻能在演出當天提早去場地門口排隊 — 是的,你要有排很久隊才能入場的心理準備。和大型場館比起來,Livehouse 最大的不同是距離 — 你和舞臺的距離、你和音樂人的距離、你和旁邊觀眾的距離 — 都是零距離接觸。因此在享受音樂之餘,記得註意安全;也盡量不要長時間高舉相機,小視頻沒什麼好看的,好好享受現場的魅力吧。廣州 SD Livehouse(來源微博)聽歌篇現在聊聊怎麼聽歌。首先如果你隻是想偶爾聽聽和各大平臺不一樣的歌單,可以先看看我派的這篇《每當我想聽點「不一樣的」音樂,就會來這 7 個網站找找看》能不能滿足你。如果不能,我們來探討一些尋找正版音樂資源的方法。各大流媒體的新歌/新碟蝦米、網易雲、Spotif…國內外的音樂平臺我幾乎都裝瞭,而新歌/新碟欄目是我每周都一定會刷的,這也是我在開頭提到的「要主動」。當然,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為瞭避免浪費太多時間在根本不會喜歡的音樂上面,我一般會:看封面:流行、說唱、搖滾…不同的音樂類型一定會有不同風格的封面。比如下圖,我一定是先聽《834.194》。無關好壞,純粹是個人審美的選擇。蝦米 App 的新碟頁面找相似歌曲:也是開頭提到的,當我覺得這個風格我喜歡時,我會繼續挖掘其它同類型的音樂人。以蝦米為例,在歌曲頁面往右滑就能看到「相似歌曲」和「收錄這首歌的歌單」。粗聽一遍,把喜歡的收藏起來,以後慢慢聆聽,或者再次篩選。蝦米 App 的相似歌曲頁面開啟心動模式:有些 App 比如網易和 Spotify 都有「心動模式」這種功能,可以給你穿插一些你沒播放過,但是估計也會喜歡的音樂 — 就是自動給你播相似歌曲。以前我很討厭這個功能,有種被打擾的感覺,但是時間久瞭之後我發現它猜的還挺準的,幫助我收藏瞭不少沒聽過的音樂。關註少數派的「FM 3.14」音樂專欄。Bandcamp:獨立音樂和遊戲配樂Bandcamp 大概是全球最知名的獨立音樂平臺。任何音樂人均可在上面發佈和銷售自己的音樂,用戶可以完全免費試聽,也可以付費下載或者購買實體周邊。截至 2018 年 5 月,Bandcamp 上音樂人的創收總共達到瞭 2.96 億美元。我最喜歡在上面買數字專輯,因為它的無損音樂文件均為音樂人提供,絕對貨真價實。而且很多都價廉物美,比如下圖這張我近年最喜歡的說唱專輯,竟然隻售 5 塊錢港幣!如果你喜歡遊戲配樂,特別是獨立遊戲,上面也幾乎都有,比如非常好聽動人的《去月球 To The Moon》,整套無損買下來也隻是 5 美金而已。Bandcamp 支持全碟試聽古典音樂一般人都覺得說古典音樂就要找國外的渠道,但其實咱們國傢大劇院就有一個很棒的《古典音樂頻道》,裡面有可以付費購買的古典音樂包,主題和曲目都是大劇院找專人設計、精選的,很適合古典音樂入門。即使不購買音樂,它的「音樂蟲聊天室」也是一個寶藏欄目,裡面有制作精良的古典、傳統音樂的片段和講座。比如下圖魏春榮老師的昆曲講堂,連講帶唱、抑揚頓挫、娓娓道來,光是聽著就非常享受。幹貨滿滿的國傢大劇院爵士樂爵士樂我沒有很認真地聽,隻是偶爾會在傢裡用做背景音樂。如果你喜歡爵士樂,可以試試 AccuRadio 的爵士頻道,完全免費不廢話,打開就是數之不盡的各種類型的爵士樂循環播。事實上 AccuRadio 是一個綜合型網絡電臺,很適合平時就比較喜歡聽歌單的同學。另一個選擇是 JazzRadio,它的分類比較是「巴黎咖啡廳」、「甜美人聲」這樣的風格,曲庫是很龐大的,不過相對而言就比較適合「心情向」聽歌或是當作環境音樂。JazzRadio 說是說月費 40 美金,不然會有廣告,但聽下來好像免費也沒什麼影響。AccuRadio 有著龐大的曲庫二次元音樂這個范疇我沒有很懂,不過我派已經有作者寫瞭這篇《想聽動畫音樂,該選哪傢音樂服務?》,有需要的同學可以參考。正版無損音樂國內專業提供正版無損音樂的渠道非常少,幾個主流平臺的「無損」的比率…感覺還是太小氣瞭。我自己的無損都拿自購 CD 壓的,沒 CD 的話就流媒體將就瞭。不過目前正在試用 Tidal 感覺挺不錯,曲庫越來越大瞭,歐美音樂愛好者首選,就是貴,稍後再看能不能開車再說吧。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參考我派作者這篇《日系音樂剁手網站 Mora 購物指南》,詳細介紹瞭如何在日本索尼旗下網站 Mora 購買無損音樂的步驟。Mora 的首頁實體唱片不曉得我派讀者裡還有沒有人會買實體唱片,我和 @化學心情下2 算兩個吧。收藏、聽更好的音質、支持音樂人都是我持續購買實體唱片的原因。關於這一點我之前在 這篇文章 裡有聊過。這次我具體說說我會怎麼淘唱片吧 — CD 為主,黑膠玩不起也不是我的情懷網絡渠道根據個人喜好的不同,所對應的平臺也不同。比如我喜歡國內樂隊,經常光顧的就有「門唱片」、「獨音唱片」和「福聲唱片」的淘寶店。其實還有幾傢的,但那些都是我僅憑個人經驗覺得不錯而已,貿貿然推薦就怕出瞭什麼問題。上面這三傢則都是多年的業界標桿,而且都有實體店,所以可以大膽推薦。如果喜歡日本音樂,建議直接日本亞馬遜直郵。前陣子我才買瞭一套宇多田光的藍光 DVD,運費+清關費總共才 40 塊,和代購比起來能便宜一百多。至於港臺、歐美或者韓國,我在網上買的比較少,因為離香港近,會偶爾自己去香港買。如果要在網上買原版,估計就隻能自己找靠譜代購瞭。香港主要唱片店分佈圖實體渠道作為一個喜歡買唱片的人,逛唱片店是我外出旅行的必備項目。我可是在神戶這種幾乎純旅遊的地方都能找到兩傢二手唱片店的男人 況且很多唱片店其實並不隻賣唱片,比如廣州的臻音堂,店主是一位收藏瞭很多黑膠的飛機機長,店裡既有很棒的音響聽他的私人收藏,也有很專業的下午茶點供應;還有深圳的舊天堂書店,也有專門的休閑、看書區域。 CD 不算多,黑膠倒是一箱箱的。聽店員說老板傢裡的存貨是店裡的幾十倍。這樣的一些場所,有時間和朋友一塊去打卡其實也是很愉快的一種經歷。來源:臻音堂公眾號香港也是個寶地,雖然 HMV 已經沒瞭,但信和中心、CD Warehouse、以及大大小小的私人店鋪都還在堅持著。當然,逛唱片店和坐飛機去看復聯首映和到老特拉福德球場看曼聯一樣,屬於在喜歡聽音樂、看電影、踢球之外的非必要的個人追求瞭。有瞭這些追求,當大傢都在說某某城市越來越沒意思的時候,其實還是有點意思的。在大阪 Tower Records 全情投入的大叔設備篇雖然要聊設備,但我並不是 Hi-Fi 發燒友,我隻是很喜歡音樂和唱片。唱片買回來我是會拆瞭聽的,不然其實並不會有持續購買的動力,畢竟現在的唱片也不怎麼升值。至於怎麼聽,我有以下幾種設備對應著不同的場景,看能否給你一點靈感。情懷擺設為瞭找回聽 CD 翻歌詞本的儀式感,我海淘瞭一臺索尼 CFD-S401 磁帶 CD 一體機,現在每天早上或晚上我都會盡量抽時間用它聽完一整張 CD。這臺機器其實不貴,原價隻要人民幣 600 多,但隻在日本賣,海淘價格得要一千出頭。它的賣點主要是造型復古,音質也還行。我計劃稍後買兩個發射器,給配一對藍牙有源音箱,看能不能提升一下音質。索尼 CFD-S401傢庭影院去 Livehouse 和在傢看高清演唱會也是我的兩大愛好。為瞭能有好的體驗我目前的設備是 Bose SoundTouch 130 傢庭影院 + 索尼 65 寸 4K 電視 + 迷你電腦 + 華碩外置藍光光驅,雖然沒什麼 4K 資源,但用來看藍光演唱會真的很滿足。Bose SoundTouch 130室內外放就一個 HomePod,沒有大塊頭音響。本來 HomePod 也沒打算買的,因為上面提到的 Bose 也可以藍牙聽歌而且音質足夠好。前陣子打折的時候忍不住入瞭手,然後…真香。得益於 Siri 的聲控,我「隨口」聽歌的次數大大增加瞭:Hey Siri,來點適合下午的音樂。Hey Siri,這是誰唱的?Hey Siri,我喜歡這首歌。我因此知道瞭很多從來沒聽過的新音樂,慢慢的,就又有瞭一堆可以隨時回顧的「紅心歌曲」。當然,其它的智能音箱也能做到,但是它們音質沒有 HomePod 那麼能打啊。睡前一張我有一個斷斷續續堅持下來的習慣就是睡覺前會躺在床上聽 30 分鐘到一個小時的音樂 — 真·我的獨享 moment。在這種場景下我希望可以專註欣賞音樂的細節,因此上瞭飛傲 M11 無損播放器 + 索尼 Z7M2 頭戴耳機這樣的搭配。播放器的音樂文件都來自自購 CD,用上面提到的華碩光驅壓制,出來的效果非常滿意。當然,可能有同學會覺得「萬元以下聽個響」,關於這一點我也在這裡表明瞭 我的觀點。飛傲 M11 + 索尼 Z7M2外出時的便攜設備外出設備主要是平衡音質和便攜性的考量。外出我是不會使用頭戴耳機的,特別是在廣州這種熱度的地方;至於音質嘛,戶外就沒必要強求無損瞭。目前的選擇是索尼 WI-1000X 和 iPhone + 流媒體 — WI-1000X 是我認為音質最好的藍牙入耳耳機,已經向身邊的朋友推薦過無數次瞭。你的音樂呢?以上就是我欣賞音樂的一些經驗和總結,不敢說「No Music, No Life」,但音樂以及和朋友們交流音樂的確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然僅僅靠一篇文字不足以分享所有(我還有很多網站呢),如果你也想對音樂再瞭解多一點,可以在評論區聊聊「你欣賞音樂的習慣和故事」。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www.xiaosb.com/beian/5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