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周刊:谷歌铁三角变阵 中国业务再迎利空

美国西部时间1月20日,Google(谷歌)公司在新一季财报发布会上宣布,公司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Larry Page)将自今年4月4日起接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出任公司首席执行官(CEO)。施密特担任Google公司CEO已经十年,此时让贤退居“顾问”看上去颇为突然。取而代之的是给人印象“做事相对更为随性”的佩奇,未来Google公司在发展策略将会产生怎样的转变?互联网资深业者谢文认为,此举是战略转变的信号。他在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分析认为,WEB2.0的势不可挡已经对Google模式产生了强大的威胁,Google必须要考虑加强技术和产品的能力以应对挑战。也许只是巧合,Google中国区总裁刘允刚刚在两天前召集媒体,总结自去年1月总部对中国实施战略调整后这一年来的运营情况,他称2010年是“最坏的”一年。此番施密特让位,无论是对于Google中国还是Google在中国市场的利益相关者,不能说是一个好消息。铁三角换位2001年,施密特出任CEO时,不过46岁,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佩奇才刚刚30岁出头,是互联网中出了名的“怪才”。施密特在商业运作上的经验,换来了两个技术派创始人的尊敬。彼时,Google的搜索产品扬名天下,急需引入像施密特这样更具商业头脑的角色,帮助解决公司“如何赚钱”的问题。此后,Google最高决策层一直由施密特扮演“商业教练”,与布林和佩奇组成在外界看来相当稳定的“铁三角”组合。此次Google公司的最高决策层的变动,施密特的位置只退后一步,却是一次大调整。两位创始人之一布林,被委以“联合创始人”的头衔,将全力投入到战略项目中。施密特评价布林是“创新者”和“创业家”,并认为“联合创始人”“这个角色简直太适合他了”。但是与晋升为CEO的佩奇相比,布林这个“联合创始人”听起来则似乎更像是为其从决策层淡出而特意准备好的一份荣誉头衔。一位曾在Google总部工作过的资深互联网人士向本刊记者分析指出,即使CEO易人,施密特的位置略显靠后,但“铁三角”内部的关系至今仍稳如泰山,此前三人共议Google大计的决策模式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变。“现在就把CEO的职务交给佩奇,还是有些太早了。”他认为,相比激进的布林,佩奇的个性稳重,但又略偏内向。而且佩奇在此前并没真正在Google目前的规模下担任过任何管理的职务。遥想当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退休前,曾对接班人鲍尔默百般培养,让其在产品管理、市场销售等多个职务上锻炼运营公司的经验。这些功课,佩奇都还尚未涉及。过去十年中,施密特凭借其职业经理人经验和儒雅的外交家风范,在Google公司中德高望重的地位从不曾改变。而佩奇和布林与施密特的感情之深,完全可以用“如兄如父”来形容,因此内部不和而导致CEO易人的猜测,可以被直接排除。一种猜测是施密特有可能即将选择去从政。“他心里其实还有很大的抱负尚未实现。”一位与施密特共事过的前Google公司高管向本刊记者猜测,早在美国上届大选前,公司内外就有人判断施密特极有可能离开Google而从政。施密特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私人关系极好,从能力和政治背景上看,施密特如果选择从政之路,对诸如加州州长或商务部部长一类的职务都将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潜在的挑战者评价“铁三角”中施密特位置的后退,有人认为为时过早,不过相左的声音亦同时存在。谢文就在自己的微博上评论认为,Google“早就应该考虑换掌舵人了”。尽管Google在过去十年都是引领互联网的老大,但是自2007年以后,全球互联网技术产业中最为风光的,无疑是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目前Facebook已经被业内认为是最有潜力挑战Google的公司。Facebook甚至公然拒绝Google搜索对其内容的抓取。Facebook的“硬实力”是其拥有强大的平台,依此平台,Facebook可以集结数不胜数的产品应用来对抗Google的产品。2009年下半年以来,Google宣布重启并购计划,在随后一年中几乎每个月都有多达两三个并购项目迅速完成。这些收购未来是否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Google如何拿出更有力的产品来迎战Facebook的挑战,都是外界对佩奇能力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不看好Google、或者Google的王者地位势必会被Facebook所取代的呼声似乎越来越高。但是,必须看到Google还有很多强大武器尚未真正发挥出吸金威力。比如移动互联网环境中,随着采用Android系统的智能终端日渐庞大,其盈利能力越发前途不可限量。除了收取版权佣金,Google还可以对Andriod进行产品内置。PC环境中的各种Google产品,如Google搜索、Google地图等产品,可以借助Android系统在移动互联的环境中进一步扩充用户半径。中国阴影在此次Google人事消息变动前,1月18日,Google中国区总裁刘允首次主动约请媒体畅谈心声。虽然Google在中国搜索市场的份额缩水严重,但是刘允透露说,Google中国在过去一年的业绩并没有下降,反而有稳定的提升。这让刘允和Google在中国的客户及合作伙伴慢慢恢复信心。如今Google在“Google.com.hk”的平台上继续提供各项产品,原来的“Google.cn”页面目前除了帮助实现“跳转”功能,尚具备音乐、翻译和购物三项产品。虽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上,Google已经远远失去了追赶百度的能力,但是分析师普遍认为,Google在中国市场现有的用户资源依然具有很好的广告投放价值。不过,只能基于“Google.com.hk”页面这一客观现实,让Google中国市场的前景实在不具太多的想象空间。“就算没有去年的‘退出风波’,Google总部也基于过年多年的经验而得出结论——即使对Google中国再多加10%的投入,这个市场对于Google收入的贡献也不会发生太多改变。”前述曾就职于Google总部的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说。刘允坦诚说,过去一年“压力很大”。而今稍有缓和,却又迎来最了解也最支持中国市场的施密特将CEO的职权移交的消息,这一动荡难免再次给Google中国的员工心中投下一层阴影。Google的管理架构,采用总部各个部门与海外市场公司的相应部门垂直对接的模式,意味着总部对子公司的直接控制力更强。身为CEO,未来佩奇将直接负责听取刘允对于中国区各项事务汇报。按照一般看法,技术派的管理者佩奇很可能会喜欢寻找最高效的解决路径,如何在沟通中逐步影响佩奇,让他能够更务实地面对中国市场业务,对于刘允或许是个并不轻松的任务。刘允说,在中国的很多限制现状之下,他也一直在思考Google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今后,这一切思考还必须再多增加一个因素,是否能说服新任CEO理解中国的市场环境现状。“没有什么比2010年那种突然而至的未知更坏了。最坏的2010年都已经过去,今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比去年更坏了,而且应该能够更好。”今年迎来本命年的刘允憧憬说。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www.xiaosb.com/beian/8767/